_《中国第1第1.5第2农业:谁能养活中国?》

clash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中国第1第1.5第2农业:谁能养活中国?》
  ——“家庭联产承包制”必将断送农业现代化危及粮食安全
  马格宁思
  二〇一四年二月一日
  一、中国粮食安全的危机
  资料1:正常年份1.9亿中国人没有粮吃。
  《中国粮食自给率跌破90% 进口粮养活1.9亿中国人》,2013年01月30日,证券时报网(深圳)。据报道: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信息透露:虽然,去年国家粮食产量九连增,但是粮食供求总量趋紧,而且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去年进口的谷物是7700多万吨,相当于1550亿斤。中国是13亿人的大国,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现在进口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人,但是如果口粮长期都不能自给的话,国外生产的小麦、稻谷的价格,中国可能难以承受。
  资料2、中国80%以上大豆的生产加工被外资控制。
  《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自给率的思考》,2013年04月27日, 来源:中华粮网。据报道:以大豆品种为例,1996年以前,中国是出口大豆的。1996年,中国开始进口100万吨大豆,到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是5806万吨,相当于将全世界可以出口的大豆60%都买来了。伴随着进口量的增加,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0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930万公顷,产量1600万吨,2012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710万公顷,产量1280万吨,同比减少超过20%以上。需求增长本应拉动国内大豆的生产,但事实却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升反降。我国大豆年需求量在6500万吨左右,自给率已不足20%,形成了高度的对外依赖;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际市场大豆贸易量的三分之二,成为国际贸易链条上的终端最大买家,大量进口是维系供需平衡唯一和无奈的选择。与此同时,国际粮商、国外资本凭借其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加速布局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下游产业,已控制了国内60%以上的油脂压榨产能,国内大豆产业、民族品牌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已构成了对我国大豆产业自主和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离开了产业自主势必动摇粮食安全的根基,尽快恢复大豆生产和产业自主迫在眉睫。
   资料3、跨国粮食企业垄断了中国粮油市场。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在加大》,2014年01月26日,来源:科技日报。根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对策研究》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在加大。2012年外商投资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企业已达601家。跨国粮企大举进入我国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一是、跨国粮企大量并购国内粮食企业,使国内民营和国有粮食企业无法与跨国粮企相抗衡,造成了粮食市场主体竞争的不对称性;二是、跨国粮企在区域粮油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对区域粮食收购、销售市场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三是、跨国粮企在关键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已形成完整、高效的粮食产业网络链条。
  资料4、中国"三大主粮"全面进口,每年粮食缺口将是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构筑大国粮食“安全阀”》,2013年12月25日 来源:毕夫 中国青年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亿多吨,同比增长2.1%,也是中国粮食第10年连续增长。但中国“丰年缺粮”。截至2013年7月底,进口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三大口粮”达1143.9万吨,创下同期历史新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表示,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2013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进口量达650万吨;同期中国将超越尼日利亚,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进口量达300万吨。意味着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不足86%,与官方95%的目标相去甚远。
  据《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3亿,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58487万吨-59202万吨,届时国内粮食(不含大豆)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万吨-5000万吨。食以土为本,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规划,到2030年,如果实现粮食95%的自给率,则2030年需要18.5亿亩耕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条件还十分脆弱。目前,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18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根据联合国耕地警戒线标准,当人均耕地少于0.8亩时,会发生生存危机,目前中国2000个左右的县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按照未来“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到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用地3万平方公里(即4500万亩),减少的粮食产量不低于2000万吨。如果耕地下降到18亿亩以下,加上土壤污染、自然灾害等因素,粮食总产很可能下降至50000万吨——届时中国需要8000-10000万吨的粮食进口量,占到目前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资料5、粮食是美国遏制中国的致命武器。
  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言:“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0%,出口约占世界粮食出口的40%,其中,小麦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30%,大豆约占50%,玉米约占70%。因此美国粮食出口量的波动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产生剧烈的影响。 世界粮食贸易集中度高、渠道单一,粮食又兼具经济、政治的特殊属性,近年来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粮食贸易的现实提示我们,一旦主产国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因政府干预、出口禁令或其他因素导致国际贸易的中断,必将影响和冲击进口国的国内供应,威胁其国家粮食安全。
  二、中国农业制度的错误
  中国农业目前的状况,如果按照“制度模式”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即中国第1农业模式、中国第1.5农业模式、中国第2农业模式。具体阐述如下:
  1、所谓中国第1农业模式:以“小岗村”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农业模式”。简称“第1模式”。基本特征:私人所有制、个体经济、私人化小生产、无规模经营、小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手工化、农业组织自由化。
  2、所谓中国第1.5农业模式:以“华西村南街村”为典型代表的,实行“集体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农业模式”。简称“第1.5模式”。基本特征: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集体化大生产、中规模经营、中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组织集体化。
  3、所谓中国第2农业模式: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集团”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国家所有制”的“国有经济农业模式”。 简称“第2模式”。基本特征: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大规模经营、大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组织集团化。
  但是,三种农业制度模式,从数量比例关系上是十分悬殊的,第1模式与第1.5加第2模式的比例或可是99%:1%。因此,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里,全面充斥着“中国第1农业模式”, 即以“小岗村”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经济农业模式”。小岗农民按个血手印,似乎成为中国农业的“典范”。概括一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盘散沙的组织形式、家族式的基层党组织、世袭制的村民委员会、无组织无纪律的农民、精英才俊逃离的农村、青壮男女离乡的农村、城镇乡村游荡的农民、科学技术匮乏的农村、专业人才却步的农村、性别比例失衡的农村、妇孺老幼劳作的农业、缺少公益设施的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的农村、土地水源污染的农村、荒废水利设施的农村、缺少基础设施的农村、教育医疗落后的农村、社会保障欠缺的农村、贫富差距悬殊的农村、被掏空被遗忘的农村、社会秩序坍塌的农村等等。
  这难道就是我们中国的农业吗?绝非如此!这一切归罪谁呢?归罪于中国农业的制度错。这个错误的农业制度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这个制度也早已经名存实亡了,联产承包的责任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取消了“农业税”,农民无需按照土地亩数向国家缴纳“公粮”。此举虽然看似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国家从整体而言却失去了“黄灿灿”的实物——粮食,同时也切断了农民与国家间的“脐带”,农民对国家没有了任何义务和责任,只剩下了享有对土地无偿使用权的权利。所以将土地撂荒也好弃耕也罢,农民完全不必承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任何责任。致使该制度形同虚设,国家对农民放任自流。应该是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与征收农业税,实行收支两条线,既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和责任。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取消“农业税”,非但不能能养活中国,反而断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危及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三、中国农业的正确方向
  中国一个天大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谁能养活中国”?第1农业?还是第1.5农业?或是第2农业呢?答案是:第1.5农业及第2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正确方向。从农业制度模式构成的“三大要素”分析,即“土地制度”、“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理由如下:
  1、农业生产制度的革命。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冲破了,中国二千多年来,农业生产均是在土地私有制度下进行的藩篱。它创新建立了:以土地公有制度为基础的,以集体所有制,以及国有农场为载体的,公有的国有的农业生产制度。
  2、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冲破了,中国二千多年来,农业生产均是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它实现了:集团化、集约化、工业化、企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大农业的生产方式。
  3、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它创立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壮大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它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在土地公有企业国有制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进行社会化商品生产的,集团化现代化的超大型国有农业企业。
  4、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它在实现了第一产业,即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第二产业,即相关工业的现代化;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的合理和有序转移。
  5、集政治经济社会组织于一身。它集一二三大产业,即集农业、工业、服务业于一身;集乡村、小城镇和城市于一身;集农民、工人和职工于一身;集经济组织、行政组织、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于一身。将中国一盘散沙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农民,集成在这个超大型农业集团中,农民将成为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将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6、解决了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中国的城镇化,决不能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老路,即通过土地兼并,使农民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农业资本家、私人农场主手里,农民背井离乡进入城市的方式。中国的城镇化,首先、土地不能私有化,不能落到少数农业资本家、私人农场主手里。其次、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若都拥向大中城市,那是灾难性的。因此,中国式的城镇化,是大部分农村人口,属地性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就地城镇化,是通过国有农场来实现的城镇化。“新疆北大荒模式”解决了城镇化难题,两大集团的城镇化率都达到了55%,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期间将达到65%以上。“华西村南街村”也早已实在了城镇化,他们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的美丽家乡,早已经建设的比很多城市还要更加美好!
  7、解决了就业医疗教育问题。“新疆北大荒模式”,解决了近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建立了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实现了十二年制教育,其中北大荒集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2%,属国内先进水平。
  8、解决了中国粮食副食问题。农业部办公厅2013年农垦农业生产发展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50万吨以上,棉花总产量稳定在138万吨以上,奶牛年末存栏140万头以上,牛奶总产量390万吨以上,生猪年末存栏1190万头以上,当年出栏肉猪19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152万吨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例如、2008年仅北大荒集团一家,一年生产的商品粮年产量,可保证京、津、沪三大直辖市、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及港澳居民一年的粮食供应。
  9、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土地公有制前提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个体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向集体经济,向国有农场的流动和集中,建立集团化、集约化、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企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大农业的国有农场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二千多年来,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适应国内外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市场、金融、贸易、环保、生态等需要,为中国农业寻求到了一条正确的生存和发展道路。
  10、验证了“中国模式”的理论命题。“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中国第1.5农业及第2农业,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植根中国的土地上的,绝非空穴来风,更非纸上谈兵。六十多年来的创立、生存、发展、壮大的社会实践,恰恰是在集权集团集约化的、土地公有制的、农场及企业国有化的、粮食及各类产品商品化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现代化大农业。它百分之百的验证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命题的正确性、科学性、实践性、现实性、有效性。
  中国农业:
  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集团”学习!
  向“华西村南街村”学习!
  参考文献:
  《家乡你在哪儿里?》——寻找迷失的农业再创美丽的村庄 马格宁思
  2014-01-03
  《历史作证:厉以宁必是“城镇化”千古罪孽的始作俑者》——违背自然经
  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城镇化”为命题必祸国殃民 马格宁思 2013-12-23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真理”即牢牢把握“三杆子”》——“去共产党化、去
  行政化、去国有化”是颠覆中国的三大阴谋 马格宁思 2013-12-02
  《世界“四大模式”论》——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
  特色资本主义? 马格宁思 2013-11-21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业的根基”》——中国若不立即确立“中
  国模式”必将导致“国无立业的根基” 马格宁思 2013-09-23
  《中国模式论》——中国模式的精髓是“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 马格宁思
  2013-09-10
  《中国第二农业》——集团式国有农场制是中国农业及城镇化发展方向 马格
  宁思 2013-05-18
  《马格宁思文集》(第三卷)马格宁思 2013-07-15
  9、《马格宁思文集》(第二卷)马格宁思 2013-01-14
  10、《马格宁思文集》(第一卷)马格宁思 2012-02-0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